首页 >> 学生发展 >> 书香校园 >> 详细内容
学生发展
 
书香校园 >> 正文
把历史课堂还给学生
日期:2019-03-04 20:29:26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379

    把历史课堂还给学生

—— 读《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有感

历史组:仝保勇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在课堂教学上很多教师还习惯于新瓶装旧酒的教学思想模式,仍只扮演了知识“传授者”、“灌输者”的角色,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压制了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意识,打造出一幅学生苦学、教师苦教的万马齐喑的沉闷画面。但拜读完学校领导给我们介绍的一本好书——《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对我内心有很大的触动:天道未必酬勤,教师应该从日常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学会“偷懒”,其思想精髓是在于善于思考,善于创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乐学、善学,唯有如此,教师才能从忙碌中解脱出来,才能乐在工作,轻松生活。

 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也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体现这一本质性的特征,新课改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课改,就没有抓住根本,也就不能说已成功实现了新课程的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精神和意识,勾勒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自然和谐、生命潮涌的生态之美。下面就如何把历史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谈一些看法。

一、构建生态型的师生关系,创设自主创新的活水。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更是培养自主创新人才的活水之源。就师生双方在教育和学习活动中所处的地位、作用来说,现代教育理论主要表现为“单主体说”、“双主体说”及“复合主体说”。但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这些认识的思维模式依然是传统的“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在教育活动中师生间仍然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控制与被控制、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 

生态型的师生关系则是在摒弃以往各种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反对压抑学生个性、体罚学生,提倡尊师爱生;反对教师中心、学生中心,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充

满无拘无束,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自主地创造,实现人性的丰富与完善,实现人的和谐发展。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师服务观。面对当今加速发展的知识

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存亡之道、死生之地,教育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使命。树立教师服务观,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是建设自主创新型社会的时代需要,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新型的教师观就是积极地服务于学生,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好激发作用、启迪作用和组织作用,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讨与学习,为学生积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点燃学生自主创新的火花。其次,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老师一样,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都有其独立的人格和个性,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主动发展。教师做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引领者、共创者,要以诚挚的、独立的、谦和的精神世界与学生进行循循善诱的交往、沟通,共同分享生活和学习中的感悟、发现和进步,与学生共同获得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谋得人性的张扬与完美,取得共同的发展。

 二、创新课堂教学实践,搭建自主创新的舞台

 首先,变教案为学案,创新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学案教学模式就是适应这一新变化并行之有效的方法,真正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通过学案这个载体,可以充分依靠内动力,按照一定方法指导去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学案教学将组织教学与学生特点有机结合,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案在编写和使用过程中一切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学习兴趣出发,对教材重新整合并层层深入的设置问题,以此通过课前发学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中用学案培养学生乐于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通过课后及时归纳整理学案培养学生严谨细致、思维升华的创新品质。学案教学的精髓还在于有利于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其次,独学、对学,群学与助学相结合,创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课堂的核心在于学习,而其生命则在于创新。学案教学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提供了实用而又丰富的平台,不仅促使学生学会学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参与度来看,学案层次分明的问题设置使学生能够人人参与,人人都有收获的喜悦;从学生的参与方式来看,实现了独学、对学,群学与助学相结合,改变了过去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听讲学习的方式和习惯。独学,就是学生借助导学案,通过学习教材或查阅相关资料,真正地进行独立思考,获得新知,初步解决问题。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点做好标注,留待在后面的环节集中解决。对学和群学就是学生对前一阶段导学案中未解决的问题与自己的对子和所在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小组长切实发挥作用,发挥集体智慧的结晶,并初步确定展示讨论的结果。助学则体现在整个课堂过程中,就是教师要关注每名学生,及时了解学生对导学案独学进度和基本情况,及时掌握学生对学和群学的基本思路和方向,及时做好评价,及时纠偏。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教师可以借助历史图片、史料、学术争鸣、研究历史问题的方法等方面加以点拨,激发学生科学的想象力和科学的理论思维能力,对问题思考、思考、再思考,不断地深入探究,激发和提高学生的观念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自始至终是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接受着。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就要尽可能地在学习上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成为可能。选择性是高中历史新课程的一个亮点。作为选择性原则的具体体现,高中历史选修模块为高中生的成长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选修课分为六个模块,每个模块为36学时、2学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若干个模块。此外,教师也可以据此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创设若干个专题,拓宽学生选择的范围,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创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 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说话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历史课堂教学就应该建立轻松和谐的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保护学生的表达愿望,要让学生自无拘无束的畅谈中敢想敢说,敢于提问,善于争辩,允许学生说话,允许学生插话,允许学生争论,允许学生失言,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发言给与足够的关注,适时地抓住学生思维灵感的花火,适时点拨,积极诱发,让学生的审美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求异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潜力在不断的语言交锋中得到培养与发展,最大限度地释放各自的潜能。
  • 把作业的权利还给学生。作业练习是常规教学的重要一环,很多教师兢兢业业,全批全改,长此以往,不仅给自身带来很大的痛苦,也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自我检查反思的能动性受到很大的压抑。教师完全可以下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的权利,布置作业时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精心设计,形式多样,作业批改教师可以随堂批改、面批面改、小组批改、自批互改,必要时要进行二次批改,表扬激励,不仅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也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究和主动学习,和谐师生关系,促使教学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创设新的学习评价体系,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建立以学生创新素质、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更多地融入学生创新的要素,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与创新。首先,建立灵活的全面课堂评价体系,既从学生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社会发展观、审美观等方面确定情感评价目标,还可以从学生历史学习态度、兴趣、习惯等方面确立意志方面的评价目标,也可以从阅读史料、阐述、分析和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撰写历史小论文、活化历史的表演剧、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式等方面提出能力评价目标。其次,建立社会化的评价体系,不仅有教师评,还可以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家长评价、社区评价。这种立体化、多样式的评价方式,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及评价与家庭、社会教育及评价的统一,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评价和外在评价的统一,有利于促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统一,真正地构建和谐化的社会教育体系。这种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竞争意识,独立人格的生成,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主的品质,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创设良好的内外环境。

   

核发: 点击数:379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