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领导
郑州市第三十一高级中学李恒新副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指导
王金凤老师做“校本课程开发与非遗实践”工作规划
杨恒老师现场讲解古法制香技艺
老师们学习制香
田金良老师做《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探索》讲座
老师们制作的香
一缕馨香穿越千年风雅,一纸教案链接古今美育。11月12日,郑州市名师王金凤高中美术工作室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与非遗实践”主题教研活动。20余名工作室成员齐聚郑州市第三十一高级中学,并特邀郑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美术教研员田金良、郑州市第三十一高级中学副校长李恒新、教务处主任赵晓静,共赴一场“非遗+教学”的深度之约。三小时沉浸式研修,让非遗体验、课程探究交织成韵。
工作室主持人王金凤以“专业 + 教学”双提升为核心,总结回顾工作室工作,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非遗实践”工作规划,鼓励成员“以非遗为根、以教学为脉、以成长为果”,积极探索在美育课堂中开展非遗宣传、学习、传承工作。
“春山夜月,松间风露,皆可入香。”金水区艺术小学宏康校区的杨恒老师现场讲解了古法制香技艺。杨恒老师本次展示的“梦灵香”,以多种中草药为原料,经精确科学配比,兼具安神助眠、舒缓情绪、宁心定志的功效,恰是快节奏教学工作中老师们的“心灵良方”。杨恒老师从“备料混合”讲起,讲解了制香的各个环节技艺,并指导大家体验、制作。
老师们积极学习、体验。和泥醒料时,老师们反复揉搓香泥至不粘手成团,静置30分钟体会“慢工出细活”;塑性压模环节,工作室瞬间变身“创意工坊”。双鱼、金锁、如意纹、醒狮等寓意美好的模具登场,大家填泥压实、静置脱模,每一个步骤都小心翼翼。脱模后的香牌雏形初现,带着草木的天然气息。老师们又细致修整,指尖摩挲间满是对古法的敬畏。未完成的香牌带着草木清香,静待阴干打磨,让老师们在馨香中沉淀心境。
等待期间,田金良老师做《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探索》讲座,为老师们的美育研究赋能。田金良老师以“如何让非遗文化真正走进课堂”为切入点,分享了多个优质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指导老师们如何将古法制香这类非遗技艺,转化为适合中小学生的美育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不是‘空中楼阁’,要守正创新,立足学科核心素养,让传统文化可触摸、可体验、可传承。”田金良老师强调,非遗类校本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原本抽象的课程开发流程,在案例解析与现场指导中变得清晰可操作。“这场教研太超值了!既沉浸式体验了制香工艺,又学会了课程开发,收获满满!”优胜路小学杜航老师的感慨道出众人心声。
香已成型,静待风干;课已规划,静待花开。三个小时的时光,在香韵流转与智慧碰撞中悄然流逝。郑州市名师王金凤高中美术工作室以此次教研为契机,积极推进非遗和美育的深度融合,让非遗文化在美育课堂中焕发新生,助力美术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