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发展 >> 专家指引 >> 详细内容
教师发展
 
专家指引 >> 正文
教育有道:从“补短”走向“扬长”之一:“评价即育人”理念篇
日期:2017-04-06 00:00:00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1868

                                                                  田保华

有一句话说得好:教育,从来都不是孩子的功课,而是父母和老师的修行。我们对现在的孩子有诸多不满意,并且还把原因归罪于孩子。可是,我却认为:即便是问题出在孩子身上,但是根子却往往在大人、父母、老师身上。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是我们评价孩子的标准出了问题,我们在用有违道德要求的评价标准企望达到道德的目的,奢望用孩子的“出色表现”来弥补自己修行的不足。

教育是一种生态,教育即德育,德育即教育。我们倡导绿色教育,倡导孩子绿色成长,就应该用绿色评价标准来评价孩子的成长过程。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正是这种差异才决定了每个人都是自己而不是别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成就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扬长发展”是绿色发展,“扬长成长”是绿色成长、主动成长、生动成长。基于“扬长发展成长”需要“补的短”一定得补,为“扬长”而“补短”是符合规律的、道德的。基于此,我想说的是“扬长的教育”才是绿色教育。“评价育人”理念的确立与践行,是孩子们绿色发展、绿色成长的关键所在。评价改革的探索实践,必须助推教育绿色发展,助推孩子绿色成长,助推从“补短教育”向“扬长教育”的华丽转身。

今天,我先来说说“评价即育人”的理念

课程、教学、评价是学校育人的核心要素,也是学校内涵发展、品质提升、本质彰显的关键环节。评价体现育人导向,落实育人功能,在推进道德课堂建设过程中,为促进育人模式的转变,我们必须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对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进行规划、设计和实践。目前,基于道德课堂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从传统基础教育评价的状况来看,我们必须彻底走出“育人即育分”的误区,积极确立和践行“评价即育人”的教育观念。

一、必须审视传统基础教育评价状况

随着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展,面对学生个体成长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如何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为了更好地认清这个问题,需要全面分析传统基础教育评价的基本状况。

教育质量的优劣反映了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在基础教育领域,传统上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多以一种源于外部的学校评价方式为主。学生的学业表现通常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因此,人们往往会将教育质量简单地等同于学生的学业成就。从初中、高中和高等院校招生的角度来看,人们又常常用升学率的高低来评判学校教育质量的优劣。这种单一的学业成就型基础教育质量评价,导致了中小学校打着以“提升教育质量”的幌子来做“育分”的教育的现状。

教育既是关乎未来的事业,又是一项道德事业,须“合乎道、至于德”。为了推动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对传统基础教育质量评价形成正确的认识。我们谈“评价”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厘清质量观的问题。

从学校教育的现实状况来看,考试是教育评价的主要存在形式。仅就学校平时的考试而言,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样也承担着育人的基本功能。但现实并非如此,考试的功能已经被窄化,甚至被彻底异化为管控教师与学生的工具。

过去一个时期,教育质量的评价显然偏离了它应有的方向和轨道。一方面我们倡导素质教育并主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评价学生时往往只片面地以“分”论成败。这是违背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律、违背人的成长规律、违背评价规律的评价。在很长一段时期,它误导了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价值取向,致使评价应有的育人功能完全缺位,我们称之为“道德缺失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亟待改革。

二、必须明确道德课堂理念下的教育评价价值取向

 “教育”一词内涵丰富,学界定义繁多。其中,在《说文解字》中,“教育”一词便有着非常精辟的解释,即“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基于此,我们从道德课堂的研究视角来看,“教育”必定包含教人做人、使人为善、使人向上的意图和努力,而“使人为善,使人向上”既是教育的道德目的,也是判断一种活动或影响是否属于教育的道德标准。评价是学校为实现教育目的、达成培养目标而设计的重要的关键性的教育活动,也是学校向学生施加的重要的关键性的教育影响,当然应该满足教育的道德标准。

在郑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道德课堂作为实践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载体,其基本内涵就是“学道以行德,以道而成德”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和体现。本着学校教育要满足学生明确或潜在需要的目的,道德课堂建设一直致力于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质量、生命境界,道德课堂倡导的教育质量观应涵盖学生的做人质量、学业质量、身体质量和生活质量等多个方面。

教育实践表明,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科学的教育评价。在道德课堂理念下,我们主张教育评价应该遵循评价标准与培养目标一致的评价原则,用多元、综合的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种遵循教育规律、服从教育目的的评价,才是“有道德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才能给社会以正确的教育价值导向,真正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

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本。学校育人其实就是文化育人。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都应该体现学校的价值追求。目前,教育评价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让教育评价回归正途,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将是我们道德课堂建设实施“有道德的评价”的重要目标和追求。

三、必须既关注学业成就又关注精神成长

面对传统基础教育评价的不足,我们在道德课堂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推进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一是树立正确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观。目前,学生的学业成就中的主要问题不是该不该测评的问题,而是如何基于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导向来建立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对德育、体育等领域的评价。这几年,我们一直把对学业成就的评价改革视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突破口。当前,最最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使用“绿色评价”和“增值评价”项目实验报告来诊断和改进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业成就,也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背后的相关因素:诸如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师生关系、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获得学业成绩所付出的成本等。

二是从对单一的知识获取方式的关注,延伸到对学生精神成长的关注。在实施教育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也务必要搞清楚“育人”到底要“育什么”和“怎么育”的问题。学科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背后的“知识”,也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这既是由学科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也是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提升能力的过程中,同时获得“向善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思维品质的提升和精神的成长。这既是课堂教学的“道”和“规律”,也是课堂教学的大“德”,更是郑州市一直致力于推进道德课堂建设的价值追求。

因此,在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中,我们不但要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更要关注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是否获得学科思想方法,是否实现精神成长。我们倡导在“道德的环境”中进行“有道德的教学”,让学习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让教学的过程和结果都合乎道德的要求,让学生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正所谓道德课堂要达到的三大目标“低碳有效、思维发展、精神成长”和道德课堂的实践标准“有形、有魂、有习得(生长)”的精神实质。

转自:田保华的教育博客|http://blog.zzedu.net.cn/tianbaohua

核发: 点击数:1868收藏本页